wwww·69comwwww,国产综合影院,黄色网址免费在线,最色网址,日本在线视频一区,黄色视屏免费在线观看,成年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五四運動的寶貴精神財富及其當代傳承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作者:金民卿責任編輯:袁帆
2019-04-30 10:23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這場具有中國特點的思想解放運動發(fā)端于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為它奠定了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五四運動發(fā)展了新文化運動,只有在經(jīng)歷了五四愛國運動及思想解放運動后,經(jīng)過洗禮的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才開始轉(zhuǎn)向社會主義,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長期影響近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歷史。五四運動留下的豐富精神遺產(chǎn)中,除了愛國主義,還有追求進步、民主、科學的思想啟蒙精神。

新文化運動并沒有真正完成中國思想啟蒙的任務。一方面,新文化運動思想家們對西方列強沒有清醒的認識,還在一定程度上將其看作公理的化身,把一戰(zhàn)結(jié)束認為是“公理的勝利”,幻想著戰(zhàn)勝國列強能夠主持公道尊重中國主權(quán)和利益,只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才打碎了這種幻想。另一方面,新文化運動思想家們所引進的賴以袪封建主義之蔽的理論工具,是西方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當然不能達到袪封建主義之蔽的啟蒙目的。近代以來,雖然中國國勢日衰,但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放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鴉片戰(zhàn)爭之際,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先河,努力實現(xiàn)國家強盛,抵御外敵入侵;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等人謀求建立太平天國,實現(xiàn)天下太平、國家興旺;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人士,力求通過開展洋務引進西方先進技術(shù)實現(xiàn)強國富民的“中興”;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把西方政治理論引入中國,謀求通過變法擺脫積弱貧困的局面;孫中山明確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堅信,革命成功以后,經(jīng)過全民族努力,中國一定能夠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國家。這個筑夢歷程的基本邏輯,就是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shù)、理論和制度,對中國的軍事、技術(shù)、社會、文化、制度進行改造。對此,毛澤東曾說過:“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葒?,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钡牵缯紊系臐u變改良屢遭失敗一樣,在思想上,他們也找不到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方案。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五四運動前后,各種思想學術(shù)競相展現(xiàn),各種新人物、新思潮、新主義異彩紛呈。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社會改良主義、實驗主義、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一股腦涌現(xiàn)在中國思想領域,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了極其繁榮活躍又混雜無序的狀態(tài)。這些思想在理論來源、社會基礎、時代背景、階級實質(zhì)、實踐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抱著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夢想的中國人,力圖從這些多樣化思想中發(fā)掘、借鑒、尋找改變中國命運的“大本大源”。五四運動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開辟了道路。這次思想解放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一大批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鑒別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種種社會弊端。一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從而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這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并使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人真正找到了進步、民主、科學的真諦,中國人的思想才真正從封建主義之蔽中、從西方列強之蔽中解放出來而實現(xiàn)了“煥然一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后,中國人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極大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極大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