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5-03 06:25:10
記者踏訪人民軍隊“第一軍規(guī)”誕生地——
雷打的石頭 鐵打的規(guī)矩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錢宗陽 李 琳
開欄的話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fā);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深刻闡明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內涵要義,明確“政治整訓要突出政治上的正本清源”,強調“發(fā)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續(xù)深化政治整訓”,為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政治整訓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治整訓是深入推進政治建軍的戰(zhàn)略抓手,是全面加強我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有力武器。我軍一路走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建軍原則,用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推進政治建軍,確保了始終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新時代人民軍隊深入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fā),越整訓越堅強、越純潔越有戰(zhàn)斗力。即日起,解放軍報推出“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 深化政治整訓·軍報記者尋根行”系列報道,組織記者深入紅色傳統(tǒng)發(fā)源地、革命舊址、軍史場館、英模部隊等尋根采訪,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輝映共鳴中,引導廣大官兵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歷史鏡鑒、嚴格律己修身,不斷開創(chuàng)政治建軍新局面,鍛造更加堅強的英雄軍隊,打好實現(xiàn)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zhàn)。敬請關注!
春天,井岡山市荊竹山,映山紅漫山遍野。
群山環(huán)抱中,一塊長約3米、寬約2米的花崗巖石靜靜矗立。
“雷打石”,山中一塊普通石頭,但對人民軍隊而言意義非凡——這是人民軍隊“第一軍規(guī)”的誕生地。
記者探訪時,遇到兩茬人:一是一對年逾古稀的夫妻。丈夫是老兵,50年前退伍,5年前來過井岡山,因下雨路險,沒能找到“雷打石”,回家后始終惦記,這次又千里迢迢趕來。二是市人武部軍官黃偉,剛上任就專程來此接受教育洗禮。
看著他們的身影,記者也在思索:“雷打石”對今天的人民軍隊有什么特殊意義,讓一位老兵如此惦念,讓一撥又一撥官兵前來追尋?
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武部官兵在“雷打石”前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肖波 攝
將“一個紅薯”寫入軍紀——
人民軍隊的基因里,早已烙印下軍規(guī)鐵紀
1927年秋,羅霄山脈的紅薯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
一支隊伍經過一片紅薯地,饑腸轆轆的士兵本能地挖出紅薯,狼吞虎咽吃下充饑。
這一幕,老百姓早已司空見慣。害怕“兵匪”的村民,早早躲進山里。
這一幕,卻讓這支隊伍的指揮員陷入深思:秋收起義后的隊伍,舊的習氣還未清除,新的紀律還未建立,必須嚴明軍紀。第二天一早,隊伍即將出發(fā),他站上“雷打石”,高聲宣布三條紀律——
一、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三、打土豪要歸公。
這,就是人民軍隊的“第一軍規(guī)”,也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站上“雷打石”的,正是這支軍隊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
前一天剛剛打了敗仗的隊伍,第一時間給自己立下鐵規(guī)矩,然后重新集結整隊。
短短三條紀律,何以擁有穿越時空的力量?黃偉的感悟是:“因為抓住了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現(xiàn)實問題,使人民軍隊擁有鐵的紀律,密切了黨群關系、軍民關系?!?/p>
“當時,官兵中軍閥作風、個人主義、流寇思想彌漫,隊伍隨時可能散掉?!秉S偉說,嚴明的紀律,讓這支隊伍再次團結凝聚。
尋根“雷打石”,很多關于紅薯的故事讓記者印象深刻:紅軍戰(zhàn)士挖老百姓的紅薯充饑,找不到人,就把銅錢系在藤蔓上;老百姓拿出僅有的半筐紅薯給紅軍,官兵執(zhí)意支付6張紙幣……
那時,年輕的紅軍官兵常常食不果腹,卻給最緊迫的生存需求加上嚴格的紀律約束。
“因為真正的生存,是要在群眾心中‘生存’下去。沒有軍規(guī)鐵紀的約束,今天填飽肚子,明天就可能失去民心?!本畬礁锩┪镳^研究館員饒道良道出了自己的思考,“一個紅薯雖小,卻事關群眾利益,因而被寫進‘第一軍規(guī)’,這正是人民軍隊與舊軍隊的不同?!?/p>
簡短的“第一軍規(guī)”,劃下不容觸碰的紅線。
埃德加·斯諾,第一個向世界介紹紅色中國的西方記者。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他記錄了在陜北目睹的“奇特”現(xiàn)象——
紅軍走過一叢野杏樹時,四散開來摘野杏,個個裝滿口袋,還給斯諾帶回來一把。
同樣是這支隊伍,走過百姓果園時,卻沒人摘里面的果子,在村子里吃的糧食和蔬菜也照價付錢。
“他們的紀律,都是自覺遵守的?!彼怪Z十分感慨。
軍紀嚴明,讓紅軍贏得了民心,最終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傳遍全國,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全稱。就在人民軍隊“定名”這天,人民解放軍發(fā)布了“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在決定民族命運的大決戰(zhàn)前,人民軍隊再次重申軍規(guī)鐵紀。這一天,距離毛澤東在“雷打石”上宣布“第一軍規(guī)”,已經過去20年。
如今,在實現(xiàn)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zhàn)持續(xù)推進的關鍵時刻,新的號角又已吹響。
共產黨和紅軍“不能不執(zhí)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
執(zhí)紀越嚴格,軍隊越堅強
有紀律,就有約束。
“受不了紀律約束的人,井岡山斗爭時期就有。”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采訪,教授顏清陽談起一件事——
1928年5月,紅四軍一個司務長去買豬,謊稱沒帶錢就把老百姓的豬趕走。紅軍查實后立即嚴懲,很快挽回了聲譽。
“對敢于逾越紀律紅線的人,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我們黨都不會手軟?!鳖伣淌谡f,回望我黨我軍歷史,這樣的決心一以貫之,既不怕揭短亮丑,更不會搞法外開恩、下不為例。
1937年秋天,延安陜北公學校園的小山上,英國記者貝特蘭好奇地關注著山下的一場審判大會。
處理意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革命功臣應該從輕判處,另一派則要求從嚴從重。
最終,“執(zhí)紀務必從嚴”,貝特蘭很快聽到一聲槍響。被處極刑的,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黃克功。
“當時,許多人為黃克功求情,他自己也請求戴罪立功。但毛澤東堅信,共產黨與紅軍,不能不執(zhí)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鳖伹尻栒f,而同一時期,國民黨卻釋放了槍殺妻子的張靈甫。
這樣的對比,還有很多——
抗戰(zhàn)時,我們黨鄭重宣告:“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某連司務長貪污10元伙食費。有人考慮司務長是參加過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老紅軍,認為處分不宜太重。從井岡山走來的陳毅嚴肅批評:侵害戰(zhàn)士利益,老紅軍又怎么樣?
相形之下,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制訂的《收復區(qū)人民約言》雖然提到貪污1萬元以上者即嚴懲,實際卻淪為一紙空文,各地“接收大員”腐敗愈演愈烈,被群眾戲謔為“五子登科”。
“執(zhí)紀不嚴,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今天突破一點,明天突破一點,最后千瘡百孔?!闭劦讲煌膱?zhí)紀尺度、不同的前途命運,顏教授深有感觸。
鐵紀如刀,才能去腐生肌。任何一支隊伍,難免有人掉隊。正是靠著紀律的重錘鍛打,人民軍隊才能一次次祛除雜質、提純隊伍。
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陳浩率部攻占茶陵縣城。
走出深山老林,走進花花世界,陳浩感到“亂花漸欲迷人眼”,與副團長等人整日花天酒地。
更嚴重的是,面對敵人拉攏,一再違紀的陳浩很快變節(jié),帶著主力部隊企圖叛逃。危急時刻,毛澤東連夜趕路截住部隊,果斷逮捕叛徒。
望向歷史深處的細節(jié),發(fā)人深?。贺澑咭词菑男∈滦」?jié)開始,在“溫水煮青蛙”中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要么是因為抵不住形形色色的享樂誘惑,一步步突破紀律紅線,徹底走上歧途。
今天,叛徒的名字已經被刻在恥辱柱上,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低估“蛀蟲”的腐蝕性。
“黨讓干啥就干啥,不讓干啥就堅決不干。黨不讓貪污腐化,有些人卻受不了誘惑而墮落,還談何忠誠?”同行的江西省軍區(qū)一名黨員干部激動地說,“要想打贏未來戰(zhàn)爭,必須在戰(zhàn)爭來臨之前消滅那些‘蛀蟲’!”
軍隊是拿槍桿子的,軍中絕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赝鞒?,我們越加清醒,充滿信心:軍隊越反腐越堅強,越純潔越有戰(zhàn)斗力!
執(zhí)紀力度大了,挖出的“淤泥”自然就多了——
鐵紀鍛打,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
出井岡山向東南,記者來到遂川縣。清澈的遂川江穿城流過。
“1928年元旦剛過,毛澤東率軍攻下這座富庶的縣城,建立了縣工農兵政府。”青磚翹角的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前,6座精致的銅像吸引了記者目光,解說員娓娓道來,“占領遂川后,毛澤東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向部隊宣布‘六項紀律’?!?/p>
“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和煦的春光下,這些銅像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了“六項紀律”的場景。
“打了勝仗后,紅軍不是忙著慶祝,而是進一步健全紀律規(guī)矩?!彼齑h黨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副主任方菲感慨地說,“正是靠著這種一邊對敵斗爭、一邊自我革命的歷史自覺,人民軍隊才越打越強?!?/p>
一路走來,近距離觸摸“第一軍規(guī)”從形成到完善的歷史脈絡,記者心生感嘆:鐵紀鍛打,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只有始終自我約束、堅持自我革命的隊伍,才能披荊斬棘、走向勝利。
余賁民,秋收起義時的副師長,后來成了紅軍“大管家”。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一個四四方方的鐵皮盒子,是他當年保管紅軍繳獲的金首飾等貴重物品用的。
結婚時,岳母想讓他送一枚戒指給女兒作為信物,余賁民卻說:“我這里有不少戒指,但都是公家的,半個我也不能動?!敝钡綘奚?,管錢的他仍穿著自己編的舊草鞋。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瞻仰,一位位像余賁民一樣守紀如鐵的英雄,讓記者崇敬。他們中,許多人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沒有留下名字……無字碑前,鮮花芬芳。
有高尚,也會有卑劣。記者走進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圖書檔案館,館長熊軼欣遞來厚厚一摞紅色報刊資料。記者翻閱看到,從1932年到1934年,中央蘇區(qū)持續(xù)揭露查處了少數(shù)黨員干部貪污腐化問題。
幾年間,從井岡山一路轉戰(zhàn),紅軍愈加壯大,但鐵紀鍛打始終如一。
“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清貧而干凈,但也有少數(shù)人經不住誘惑腐化墮落。”熊館長介紹,“我們黨十分珍視隊伍的純潔,始終直面問題、刀口向內,極大推動了黨的自我革命?!?/p>
成立監(jiān)察委員會,出臺巡視條例,建立經濟審計監(jiān)督制度……一篇篇字跡斑駁的報道,記錄著中央蘇區(qū)不斷完善執(zhí)紀監(jiān)督手段的歷程??吹竭@些,記者感慨萬千:在“敵軍圍困萬千重”的歲月里,有哪個政黨能有如此決心和力度“自己給自己動刀子”?
“紀律規(guī)矩和執(zhí)紀舉措日趨完善,黨發(fā)現(xiàn)貪腐的手段不斷豐富,中央蘇區(qū)陸續(xù)查處了謝步升、左祥云以及于都縣黨政機關領導干部集體腐敗等案件!”熊館長說,執(zhí)紀力度大了,肯定會挖出沉底的“淤泥”,這是大浪淘沙的必然規(guī)律,也是正風反腐向縱深挺進的必然階段,恰恰說明黨的自我凈化能力不斷提高。
重錘擊下,火花四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鐵腕肅貪,不僅沒影響黨的形象,群眾反而拍手叫好!”熊館長介紹,在中央蘇區(qū)5年多時間里,總人口只有23萬人的興國縣,參軍參戰(zhàn)的就有9.3萬余人。紅軍從于都出發(fā)長征時,家家戶戶踴躍支前,還創(chuàng)造了“30萬于都人民保守一個天大秘密”的奇跡。
“腐敗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痼疾,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同樣會遇到?!辈稍L越深入,記者的感受越深刻:反腐難“速勝”,執(zhí)紀如打鐵,需要保持越往后執(zhí)紀越嚴的態(tài)勢,一錘接著一錘打,直至真正化風成俗、海晏河清。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
竹海偎清溪,翠峰環(huán)碧水。一晃近百年,布滿青苔的“雷打石”任憑風吹雨打,依舊堅固如初。這,正是人民軍隊從嚴執(zhí)紀的如磐信念!
(采訪得到郭冬明、龍禮彬、司保順、肖波大力支持)
請觀看視頻
記者手記
一路尋根 信心如磐
這些天,一路追尋“雷打石”,回眸我軍歷史上一個個執(zhí)紀如鐵、鐵腕肅貪的故事,我們不禁心潮起伏。
一路尋根,一路感悟。當年,在最困難的時候,人民軍隊出臺“第一軍規(guī)”,以鐵一般的紀律鍛造鐵一般的隊伍,不斷贏得民心,最終贏得勝利。事實告訴我們:鐵腕正風反腐,不僅不會損害黨和軍隊形象,反而會增強我黨我軍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一路尋根,一路思索。當年,有哪個政黨像我們黨一樣,有勇氣和底氣自揭其短、去腐生??!今天,又有哪個政黨能像我們黨一樣,歷經百年風雨,更加執(zhí)紀如鐵,敢于自我革命!
一路尋根,信心滿懷。永遠在路上,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規(guī)律。從“第一軍規(guī)”到“八項規(guī)定”,人民軍隊始終守紀如鐵、執(zhí)紀如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軍隊強力正風肅紀反腐,使我軍政治生態(tài)得到有效凈化,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
回望近百年輝煌歷程,歷史中蘊含著人民軍隊走向強大、走向勝利的密碼!我們堅信,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zhí)著推進政治整訓,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一定能營造出弊絕風清、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tài),人民軍隊一定會越來越純潔、越來越有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