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塌方式腐敗”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反思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犯了“圈子病”。
有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搞“小圈子”的人是懷著個人“小九九”“小算盤”,而不是為了革命的大理想、大目標走到一起的。一旦形成“小圈子”,圈里的規(guī)矩就會大于一切,黨性原則就會拋諸腦后,取而代之的,是哥們義氣和江湖作風。
為官當戒“圈子病”,必須做到秉公用權。一些領導干部把手中的“公權”當作“私器”,竭力使人知曉事成的“背后”有自己一份“功勞”,是自己“使了勁”“起了作用”。輕者讓對方莫忘自己的恩惠,重者公開伸手要好處。曾經(jīng)執(zhí)掌全軍干部工作的羅榮桓曾尖銳地指出,一些同志凌駕于組織之上,把黨對干部關懷、溫暖的陽光,變成了個人的施舍,這是十分要不得的。在這一點上,焦裕祿可以作為一面鏡子,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辦了數(shù)不清的好事、實事,當不少人稱他為“恩人”,上門“報答”時,他卻謙遜地說這是“黨組織給予的溫暖,我只是做了點應該做的事情”。
為官當戒“圈子病”,必須做到守紀律講規(guī)矩。紀律和規(guī)矩是“圈子病”的天敵,也是醫(yī)治“圈子病”的良藥。不讓“圈子病”危害“肌體健康”,就要老老實實遵守黨紀國法,一板一眼按紀律規(guī)矩辦事,求真務實,實事求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立足本職崗位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少抱怨、多感恩,保持一顆感恩心,不入任何形式的“小圈子”,不做“圈中人”。
為官當戒“圈子病”,必須保持良好道德情操。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思想上就會放松警惕,行為上就會放縱自己,最終就會滑入罪惡的深淵。對黨員干部來說,小節(jié)并不小。一個在小節(jié)小事上過不了關的黨員領導干部,不可能在大事大節(jié)上過得硬。只有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淡泊名利,節(jié)制愛好,保持健康情趣,不玩物喪志,不為利益羈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才不會被“圈子病”所累所害。
為官當戒“圈子病”,并不是反對正常的同志交往。每個領導干部都會有自己的朋友圈,但交朋結友應胸懷公心、不偏不私、坦蕩光明,以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思想上的肝膽相照、工作上的密切配合、作風上的互相監(jiān)督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交諍友、良友,也才能確保自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