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是相對“中心”而言的。軍隊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崗位設置、職能區(qū)分客觀存在主次之分,我們通常判斷崗位孰輕孰重,主要看這個崗位與部隊中心工作關系緊不緊、對部隊整體建設影響大不大。重要崗位、核心部門干主業(yè)、鍛煉大、有實績,平時領導也關注更多,成長進步快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有的人便認為崗位決定作為,重要平臺才能鍛煉進步,“小崗偏門”再努力也徒勞;有的認為遠離“中心”無人關注,沒有多少話語權,干多干少影響不了大局,干好干壞沒有兩樣;有的甚至認為既然“邊緣”就來之安之,還想著干大事是癡心妄想。這種思想和情緒必然消磨工作熱情和戰(zhàn)斗精神,對個人發(fā)展和單位建設影響危害也很大。如此這般“尸位素餐”,時間長了就真成了“邊緣人”。
實際上,沒有真正“邊緣”的崗位,只有“自我邊緣”的態(tài)度。知名戰(zhàn)略學者金一南教授曾是國防大學圖書館資料員,并且一干11年。如果以習慣性眼光看,管理圖書與教學、科研這些主業(yè)相比,算是遠離“中心”邊緣化了,但他卻在干好本職之余,如饑似渴地研讀軍事專著,研究軍事理論,期間寫出《狂飆歌》、《裝甲戰(zhàn)》等專著文稿,關注的是國家安全戰(zhàn)略,思考的是軍隊建設發(fā)展。正所謂“人在江湖,心在廟堂”,有擔當、有抱負、有激情的人,就算身處角落,總有一天也會放出光彩,體現(xiàn)價值。
“位卑未敢忘憂國”。從金一南教授身上,我們能深刻感受到,身在“邊緣”心系“中心”,體現(xiàn)的是對黨忠誠、敢于擔當,這是習主席強調(diào)立起的軍隊好干部的標準,更是軍人使命所系、職責所在;體現(xiàn)的是不甘平庸、奮發(fā)有為的精氣神,這股拼命精神和昂揚銳氣,正是我們攻堅克難、推動發(fā)展的動力和底氣;體現(xiàn)的是大局意識、全局觀念,這種身處微末仍心懷天下的精神境界,值得尊重和推崇。
軍隊每個崗位都經(jīng)過周密的編制論證,存在就必然有其價值。比如一個基層單位,無論是比武場上和急難險重任務中的戰(zhàn)斗員,還是衛(wèi)生所軍醫(yī)、倉庫保管員、炊事員等等,一個也不能少,都是強軍興軍的顆顆“螺絲釘”。因此,身在“邊緣”崗位,也要敬業(yè)精業(yè),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職負其責,就算敲邊鼓也要敲得響亮,做配角也要做得出彩;要克服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思想和情緒,甘于“坐冷板凳”,堅定信心淡定從容,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要做到腦子里永遠有任務,胸膛里永遠有激情,在善謀打仗、能打勝仗中贏得工作主動權、話語權;要鼓起奮發(fā)進取的勇氣,積極主動作為,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努力融入“中心”、匯入“主流”,積極投身實現(xiàn)強軍目標的偉大實踐。
(《解放軍報》2015年2月2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