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69comwwww,国产综合影院,黄色网址免费在线,最色网址,日本在线视频一区,黄色视屏免费在线观看,成年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搜索 解放軍報

遼寧省丹東市開展“英雄城市尋英雄,英雄城市學英雄”活動

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作者:范奇飛 崔 鵬 鮑明建責任編輯:楊紅
2020-11-04 08:06

鴨綠江畔,永遠銘記最可愛的人

——遼寧省丹東市開展“英雄城市尋英雄,英雄城市學英雄”活動紀事

■范奇飛 崔 鵬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鮑明建

鴨綠江畔的中朝友誼橋和鴨綠江斷橋。

奔流不息的鴨綠江水,氤氳著兩岸的風景。斷壁殘垣的鴨綠江斷橋,記錄著昔日的滄桑。提起遼寧省丹東市(原安東市),人們自然會想起抗美援朝那場偉大的戰(zhàn)爭。這座經(jīng)歷戰(zhàn)火洗禮的城市,是抗美援朝堅強的大后方。這里見證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和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見證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志愿軍將士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里是許多志愿軍老兵魂牽夢縈的地方。

春華秋實,四季流轉。在丹東城北的一座小山上,巍然聳立著抗美援朝紀念塔,紀念塔周圍矗立著4處志愿軍將士的群雕。在志愿軍將士群雕的“注目”下,幾十年來,丹東軍地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勵廣大軍民賡續(xù)紅色血脈,建設英雄城市,鞏固強大國防,讓這座“紅色東方之城”的底色愈發(fā)深厚。

28萬人民訂立愛國公約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來到鴨綠江邊,站在斷橋旁,仿佛仍能聽到當年戰(zhàn)斗的號角、炮火的轟鳴。

1950年10月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qū),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嚴重損失。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那一年,丹東全市28萬人民訂立愛國公約,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血給血,要什么就給什么,要多少就給多少……以各種不同形式表達著相同的心聲: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姑涝瘧?zhàn)爭期間,丹東有兩萬多名青年踴躍參軍,數(shù)萬名民工奔赴前線,丹東人民義務獻血58萬毫升、捐獻96億元(舊幣)支援戰(zhàn)爭,全市3萬多名婦女為志愿軍官兵做鞋38萬8千多雙、大衣1萬多件、棉被3萬多床……

鴨綠江斷橋上的彈孔和殘痕,記錄著敵機轟炸的野蠻,也訴說著丹東的榮光。整個抗美援朝期間,丹東共涌現(xiàn)出各類英模人物2000多人。

鴨綠江水靜靜流淌,歲月逐漸撫平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這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早已融入丹東的血脈,成為丹東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丹東軍地有關部門在走訪調(diào)查中了解到,丹東現(xiàn)有抗美援朝參戰(zhàn)老兵1138人。而每名老兵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傳承紅色基因,丹東市委宣傳部、丹東軍分區(qū)、丹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發(fā)起“英雄城市尋英雄,英雄城市學英雄”系列活動。

丹東市委宣傳部組織廣播電視臺、抗美援朝紀念館和社會力量聯(lián)合出動,搶救性拍攝抗美援朝口述史《銘記》。以“尋找最可愛的人、講述最可愛的人”為主線,重點采訪志愿軍老戰(zhàn)士、支前模范和鐵路、電力等國防動員戰(zhàn)線老職工,通過親歷者和見證人的講述,加深人們對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激發(fā)愛國強軍正能量。

丹東市英華山上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和抗美援朝紀念塔。崔 鵬攝

112名老兵口述實錄

讓英雄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戶

《孫景坤:赫赫戰(zhàn)功,深藏功名》《劉克仁:九死一生,始終無悔》《何良才:機智勇敢,通信立功》……8月31日,抗美援朝口述歷史紀錄片《銘記》開播。同一時間,丹東市報刊、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多平臺聯(lián)動,刊登播放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系列報道。他們把這些英雄的事跡作為國防教育的鮮活教材,全方位、多渠道向全社會發(fā)布,營造英雄城市學英雄的濃厚氛圍。一個個英雄的形象走進人們視野,一個個英雄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戶。

丹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江宏立告訴記者,在采訪對象的選擇上,他們力求兼顧各次戰(zhàn)役和重大事件,兼顧各兵種、各部隊,兼顧各個省市。目前,他們已完成112人的采訪,其中有一級戰(zhàn)斗英雄張積慧,二級戰(zhàn)斗英雄鄭起、韓德彩,白云山團副政委呂品,南啟祥、白清林、程茂友等一批老將軍,《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之一蔣慶泉,一等功臣孫景坤,102歲獨臂戰(zhàn)斗英雄蔣文,最小的志愿軍女戰(zhàn)士劉軍……還有鐵路、電業(yè)等各行業(yè)的支前模范。

每集紀錄片以一位抗美援朝親歷者的講述為主,輔之以抗美援朝史料畫面等。為吸引各年齡段的受眾,他們根據(jù)不同播出平臺,分別制作、精準推送相關視頻。如時政新聞類節(jié)目,每集時長為5分鐘左右;短視頻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在央視紀錄頻道則推出時長45分鐘的節(jié)目。

“我們就像打仗一樣,同時間賽跑。”《銘記》欄目編導之一、丹東電視臺記者張萍說,在采訪韓德彩老英雄的過程中,老英雄緊緊抓住她的手,反復說了好幾遍“再晚,就來不及了”。

同張萍一樣,《銘記》欄目的主創(chuàng)人員懷著一顆赤誠初心加入采編隊伍,讓采訪活動變成一次“關愛最可愛的人”公益活動。在完成攝制任務的同時,他們還為采訪中了解到的生活困難、身患重病的志愿軍老英雄、支前模范募集慰問金或慰問品,送去溫暖和關愛。

如今,《銘記》欄目的收視率越來越高,影響范圍越來越廣。一些中央媒體提出合作意向,多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主動提供采訪線索。丹東市委宣傳部領導表示,《銘記》不會止步,他們將繼續(xù)采訪下去,把它打造成一個紅色文化公益品牌。

丹東軍分區(qū)政治委員李軍說:“對健在的志愿軍老英雄加緊進行搶救性采訪,通過親歷口述,并結合史實,還原歷史原貌,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就是希望盡可能地展現(xiàn)老英雄們走過的崢嶸歲月,向最可愛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p>

110處紅色紀念地掛牌

代代相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我的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次,在斷橋邊我仿佛看到了他和戰(zhàn)友年輕時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樣子。想到他們鏖戰(zhàn)長津湖、血戰(zhàn)上甘嶺……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眹鴳c期間,前來丹東旅游的湖北游客張慶業(yè)激動地說,在他身后,霓虹閃爍的鴨綠江斷橋游客不斷,遠處傳來陣陣氣勢磅礴的紅色歌曲合唱,歲月如此靜好,仿佛遙遙致敬那些曾為祖國負重前行的志愿軍將士。

“這是上河口鐵路橋遺址。為守衛(wèi)它,我和家人為志愿軍上山拉過炮、打掩體、送彈藥;為守衛(wèi)它,志愿軍高炮打下過入侵的美軍戰(zhàn)機。這座橋為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開辟了一條運輸通道?!?0月2日,在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zhèn)河口村,81歲高齡的李鳳彬老人正為游客講述年輕時護衛(wèi)鐵橋的故事。

在丹東,紅色景點有了銀齡志愿者,不少抗美援朝戰(zhàn)爭遺址遺跡還有了銘牌。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丹東發(fā)布”微信公眾號上看到該市為抗美援朝遺址遺跡安裝銘牌活動后非常感動:“在當年抗美援朝的地方豎立銘牌,讓人們知道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這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大家不忘歷史,代代相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p>

為打造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國防教育模式,丹東市委、市政府對110處抗美援朝戰(zhàn)爭遺址、遺跡、紀念地進行全面修復,推出“一館多址”抗美援朝連線紅色游,為社會各界開展國防教育提供平臺。

重新修復開館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前指揮機關舊址、空軍指揮所舊址、志愿軍駐安東辦事處舊址、鋼鐵運輸線起點上的兩座橋梁舊址、大山深處的抗美援朝后方基地……110處抗美援朝遺址、遺跡和紀念地掛牌活動正在推進,不久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游客眼前。“在深入挖掘我市紅色史料、紅色革命遺跡遺址和紅色文化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去做的,我們要把講好丹東紅色故事的系列工作堅持下去,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過傳承紅色基因立德樹人,告慰197653位志愿軍先烈英靈?!钡|市委宣傳部領導說。

“1950年10月,志愿軍炮兵第1師入朝前夕,在丹東集結待命,進行戰(zhàn)前動員,戰(zhàn)士們?nèi)呵檎駣^、斗志高昂。時任志愿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被戰(zhàn)友們高漲的戰(zhàn)斗情緒所感染,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寫下一首出征詩《打敗美帝野心狼》(后被譜曲并改名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這里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歌詞的誕生地?!痹诳姑涝潞涌诠窋鄻蜻z址,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館長解本勝講述完麻扶搖創(chuàng)作《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的故事后,帶領游客一同唱響那熟悉的歌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