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思想的閃電,總是先于雷鳴到來。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黨中央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新華社一條電訊引起廣泛關注——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黨的總書記親自擔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兩個第一次,彰顯了黨的領袖、軍隊統(tǒng)帥矢志改革的堅強決心。
機遇,是隱藏于歷史之途的神奇鑰匙,抓住了就能創(chuàng)造歷史,就能開啟新的時代。然而,機遇畢竟是一種稀缺品,更為稀缺的,是發(fā)現機遇的眼光和捕捉機遇的能力,是進而打開夢想之門的魄力和定力。
習主席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里打轉,繞幾個彎又起來了,泰坦尼克號要是沉了,它就是真沉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在改什么、不改什么問題上要有戰(zhàn)略定力,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在謀劃改革之初,習主席就指出,要把握改革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從2014年春天開始,與紫禁城西北角樓一河之隔的一座明清風格的院落,每一個夜晚都是燈火通明。改革強軍的戰(zhàn)略構想,在習主席當年工作過的這個古樸小院變成一幅幅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
2015年7月14日、22日,習主席先后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和中央軍委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正式審議通過改革總體方案。
一整套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有重大創(chuàng)新突破、體現人民軍隊特色的改革設計破繭而出。人民軍隊開始走上“驚世一躍”的嶄新起點。
(三)
大視野、大棋局、大手筆。謀民族復興偉業(yè),布富國強軍大局,立安全與發(fā)展之基。
這是一次決勝未來的超前謀劃——瞄準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宏闊目標,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為今后20年、30年國防和軍隊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體系重塑——既動棋子,又動棋盤;既是瘦身,更是強體。
這是一次謀定而后動的穩(wěn)步改革——先改領導指揮體制,再調力量規(guī)模結構,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續(xù)、壓茬推進。
開新圖強。人民軍隊踏上改革強軍征程。八一大樓,留下了一個個注定載入史冊的歷史瞬間——
陸軍領導機構成立,火箭軍、戰(zhàn)略支援部隊成立;新調整組建的15個中央軍委職能部門集體亮相。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zhàn)區(qū)正式成立,組建戰(zhàn)區(qū)聯合作戰(zhàn)指揮機構,聯勤保障部隊成立。
原有的18個陸軍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集團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zhàn)略支援部隊深度調整,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調整為43所。新調整組建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武警部隊實行集中統(tǒng)一領導。
一個個標志性事件的背后,是一場接一場涉深水區(qū)、啃硬骨頭的攻堅戰(zhàn)。
2016年4月19日,農歷谷雨,一年之中播種移苗的最佳時節(jié)。
第二天,一身綠色迷彩的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zhàn)指揮中心,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一支軍隊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仗,指揮是一個決定性因素。衛(wèi)國戰(zhàn)爭之初,面對法西斯德國的閃擊戰(zhàn),蘇軍一敗再敗。朱可夫回憶:“在那些日子里,總參謀部總是落后,總是延誤時間,總是采取過時的決定?!彼勾罅肿穯枺骸盀槭裁纯偸锹浜??”朱可夫回答:“我們現行的這種指揮體制,不落后是不可能的!”
習主席說:“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zhàn)指揮機構和戰(zhàn)區(qū)聯合作戰(zhàn)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p>
聯合制勝,聯合需要磨合。磨合之難,難在打破軍種界限,擺脫利益羈絆;難在體制要重塑、機制要調整、觀念要轉變、素質要跟上;難在面臨保守僵化和超越階段的“雙重挑戰(zhàn)”。這,正是改革的復雜之處。
像領導指揮體制改革一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每一個領域,幾乎都是攻堅戰(zhàn)。
習主席諄諄告誡全軍:這是我們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軍隊一定要向黨和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統(tǒng)帥令出,三軍景從。個體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要素服從體系,小道理服從大道理,這是全軍上下的鮮明共識,也是全軍將士的堅定選擇。
(四)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2017年7月30日,迎來第90個華誕的人民軍隊,用一場沙場閱兵,接受習主席檢閱,向黨和人民匯報。
這是人民軍隊改革重塑后第一次全新亮相,一大批新型作戰(zhàn)力量出現在嶄新的陣容中,標志著繼領導指揮體制改革之后,規(guī)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兩天之后,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推進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建立軍委管總、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人民軍隊組織形態(tài)的整體性重塑,邁出了構建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的歷史性步伐,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向著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改革強軍的巨輪乘風破浪。讓一切戰(zhàn)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改革,正在迎來一支更具生機活力的軍隊,正在迎來一支更加強大的軍隊。
70年前的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次走過天安門的時候,人民海軍成立還不過半年,人民空軍的成立還要等到整整40天之后——今天,即將迎來又一次國慶閱兵的人民軍隊,已經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fā)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的強大軍隊,由過去“小米加步槍”武裝起來的軍隊,發(fā)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果。繼往開來,強軍無窮期,改革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