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強調(diào):“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避娛峦饨蝗诤险?、軍事、外交等多學科,既是一門涉及國內(nèi)和國際兩個社會的復雜學科體系,也是一種關乎國家安全和軍隊形象的外交戰(zhàn)略。
軍事外交歷來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戰(zhàn)略領域之一,在國家建設和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時期,軍事外交為推進國家總體外交和維護國家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情和兩極世界格局現(xiàn)實出發(fā),從國家安全和國家發(fā)展的長遠利益出發(fā),通過一系列對外軍事活動和軍事交往,不僅有力震懾了霸權勢力的擴張野心,而且建立和擴大了中國自己的“朋友圈”,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恢復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安煌緛怼本褪且獔猿竹R克思主義為指導,增強辯證思維、戰(zhàn)略思維、全局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為根本,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積極開展新時期新形勢下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外交,支撐起國家外交和安全戰(zhàn)略大局。
我們應該看到,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如果說外交是兩國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那么軍事外交則是穩(wěn)定橋梁結構中最堅實的部分。我們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開展廣泛且充滿互信的軍事外交不僅有利于降低摩擦、減少誤解、避免沖突,而且有助于增進了解、建立互信、實現(xiàn)合作,有助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同時,開展深入且務實的軍事外交,對于推進中國軍隊改革的偉大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習主席強調(diào),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要善于學習借鑒外軍有益經(jīng)驗,結合我軍實際和特點創(chuàng)造性加以運用。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新一輪的科技飛躍、產(chǎn)業(yè)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美俄等軍事強國走在了各國軍改的前列,并積累了相當?shù)母母锝?jīng)驗。中國軍隊的改革和強軍之路,既要符合中國國情和軍隊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放眼全球,取他山之“石”,攻強軍之“玉”。
當前,中國軍隊正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改革期和轉型期,處于轉型和改革關鍵期的中國軍隊也面臨著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為多樣的使命和任務。中國和中國軍隊在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不斷刷新與世界的聯(lián)系,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現(xiàn)代傳媒的聚焦和放大之下。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別有用心國家的推波助瀾,導致“中國強勢崛起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威脅論”等負面國際輿論此起彼伏。對此,我們要提升國家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我們要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軍事外交和戰(zhàn)略傳播,維護正義、道義、情義和信義,樹立中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和中國軍隊自信、開放、威嚴、和平的國際形象。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